|
似水流年 |
 |
| |
 |
|
等级:论坛版主 |
头衔:未定义
|
帮派:未定义
|
|
金钱:1931 |
|
发帖:441 |
|
Y 币:0 |
状态: |
|
注册:2006/9/28 |
|
|
|
第 3 楼
|
摘自《欧洲联合时报》 维也纳京剧社宋健2007年9月13日 把中国音乐推向世界的成功之路 点评上海交响乐团金色大厅演出 2007年9月6日上海交响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响音乐会。京剧社的大部分会员和朋友们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社长和学音乐的好友意犹未尽,围绕着当晚的演出进行了讨论。我们抛砖引玉,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从人文的角度向更多的华人介绍京剧和音乐,我们将会把音乐会的精彩片段视频放在京剧社博客上,供更多的朋友们欣赏。2007年9月6日金色大厅的演出是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来自中国大陆最好的一场演出。音乐会的构思、整场节目曲目的安排、竹笛演奏家唐俊乔精湛的演奏,中国当代杰出作曲家郭文景、王西麟和朱践耳的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上海交响乐团首次把交响京剧这一全新的改良音乐形式带到了维也纳,展现给奥地利及当地华人观众。没有想到交响乐可以和京剧融合得这么好!运用交响乐挖掘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再加与京剧乐器的融合,极大地丰富和加强了京剧的表现力,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上海交响乐团之所以能带来这么富有新意的演出,是和整个上海音乐界的氛围分不开的。他们把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作为音乐创作的根和灵魂,保持着敏捷的思路和开阔的视野,既传统优雅,又有创新,不落俗套,可以说他们找到了一条如何把中国音乐推向世界的成功之路。 国家一级作曲家王西麟的“火把节”是晚会的第一个节目。王西麟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在北京广播交响乐团任作曲时,由于受政治迫害,1964年至1978年下放山西,“文革”后回到北京歌舞团任作曲至今。他创作的作品以深刻的悲剧性、强烈的矛盾冲突及严峻的历史批判而著称,如他的“第三交响乐”、“黑衣人歌”、“殇”等。火把节选自风俗性交响套曲《云南音诗》,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用交响手法写成。全曲有四个乐章,“火把节”是其中的第四乐章,描写了喧闹而热情的西南民族节日画面,旋律时而粗犷矫健,时而阿娜多姿。多主题的调性,各种配器间的变换,阴阳二极的互交使得整部作品始终充满色彩斑斓,欢快流畅。最精彩的是在宏大场面热情奔放高潮停顿几秒后,再转回那抒情主题时的手法,处理的极富创造性!交响乐的收尾写法也显示出王西麟的天才,收尾连续三个大调和弦干脆!利落!完美!“火把节”成名很早,这次上海交响乐团第一次把它带进金色大厅,并把这一带有强烈中国元素的作品选作开场曲目,为音乐会奠定了一个成功的开始。第二曲目《愁空山》我最喜欢。唐俊乔笛子协奏曲《愁空山》。唐俊乔上海音乐学院笛子教授,曾为李安导演、谭盾作曲的影片《卧虎藏龙》录制笛子、巴乌独奏,获得奥斯卡电影音乐金奖。《愁空山》是著名中国当代电影作曲家郭文景的作品。这个曲目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长诗《蜀道难》。《愁空山》共三个乐章,唐俊乔分别使用了三种不同音调的竹笛。一开始她用循环换气吹出了48拍超长音,乐队如梦的叹息与飘动的排箫写出第一乐章“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凄凉、迷朦的梦幻般的意境;第二乐章快板带有西南少数民族山区特色。唐俊乔极快速音流的演奏技巧令人屏住呼吸,叹为观止;第三乐章是沉重有力的小行板和柔板,用浓烈沉重的鼓声、铿锵有力的节奏与大笛醇厚的音色,勾画出乐曲的悲壮,这个乐章大段落叹息般的大笛独白,悠扬、哀婉,乐队逐渐加入推向高潮后,唐俊乔再次以悠扬、哀婉的大笛独奏出了美轮美奂的音色,凄美悲凉演绎到了极致。最后乐队戛然而止,大笛叹息三次,在一个不和谐的和弦上结束。让人回味无穷 " 噫吁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上海京剧老生演员关栋天是今晚金色大厅的主角。关栋天原名关怀,出生京剧世家,父亲是上海正字辈著名老生关正明,母亲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的程派大家李蔷华。他的继父是著名的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家学渊源,但小时候正赶“文革”, 关栋天没能有机会进科班专业艺术院校学习。关栋天是爱戏如命的父亲关正明亲手带出来的。一般戏曲演员谈起自己的老师,总爱说:“亦师亦父”,意思是老师像父亲一样地关爱自己;关栋天则恰恰相反,“亦父亦师”,父亲像老师一样地教育自己。 关家父子“亦父亦师”成为了戏曲界的佳话。当晚他表演了《乾隆下江南》、《击鼓骂曹》、《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野猪林》、《磐石湾》、《智取威虎上》共8大段唱段,还为纪念刚刚去世的意大利歌王帕瓦罗蒂,即兴演唱了《我的太阳》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展尽了个人风采。 我们对新编历史剧是持较保守态度的,不知道什么原因,艺术创作总摆脱不了逢迎时政的俗套,很少能看见好的剧本。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已经让京剧走过太久的弯路。比如说今天《贞观盛事》李世民的唱词: "物华锦绣映春光。跨金鞍,挽丝缰,催神骏,越锦障,迎宾礼炮云中响,破阵鼓乐震三江。击鞠场精神抖擞挥藤杖,依法度进退有制巧攻防。攻如箭羽箭疾飞穿云幛,雕弓蓄势若铜墙。众志合一力难挡,龙腾虎跃呈嘉祥". 李世民唱了半天真是不知所云,难道非要让皇帝唱"东分吹,战鼓擂,祖国形势一片好"不成?这样的内容音乐设计得再好听也是流传不下去的。但用批评的眼光去看,从改革角度去看,创作演出新编剧目是京剧发展的趋势。今晚几段新编历史剧从音乐上很多交响乐式的前奏曲、过门编曲,结束编曲都非常有新意,美妙动听,气势磅礴。京胡和交响乐融合得非常完美,形成一体,很完整。加上金色大厅的音响效果,好听极了。关栋天和史依弘的服装也非常漂亮。交响乐和京剧这两种艺术的融合是非常难的,交响乐要尝试着去靠拢京剧,京剧又要去靠拢交响乐,整个夜晚上海交响乐团成功地用全新的京剧交响乐给维也纳的观众带来了心灵上强烈的震撼 。我们听过很多关怀灌制的唱带和光碟,他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行腔飘逸,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有着独特艺术感染力。今晚可能是因路途劳累,前面几段《贞观盛事》" 物华锦绣映春光",乾隆下江南 "细端详"、"昨夜晚"嗓音没有放出来,后排反映听不到。《野猪林》唱得非常好,大家也熟悉,后来逐渐放开后则越唱越好。唱完《廉吏于成龙》,乐队还埋下伏笔,突然伴奏起意大利歌王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此曲目没上节目单,不知是否巧合,帕瓦罗蒂刚刚去世,观众没有想到,中国京剧演员竟唱起帕瓦罗蒂的代表作纪念永远的歌王,全场观众热泪盈眶,气氛达到了高潮。从曲目安排上应该到此见好就收,后边的磐石湾和打虎上山可以免掉,效果会更好。我们更喜欢关怀的传统戏《击鼓骂曹》。这次因为是和交响乐合作,他只唱了前面的西皮快三眼:“平生志气运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然后直接和京胡大师“南尤北燕”的尤继舜先生合作表演《夜深沉》。行内人都知道,"骂曹好唱鼓难敲"。关怀今晚的鼓打得时缓时急,阴阳顿挫,功底非凡。其实后面还有大段的精彩唱段(西皮导板)谗臣当道谋汉朝,(原板)楚汉相争动枪刀, (快板)上坐文武众群僚,接(摇板)看奸贼把我怎开销!。。。。。。听全出戏才过瘾。爱看戏的人听击鼓骂曹的《夜深沉》会感慨万千。中国的历史为何那么沉重凄婉. 我代表京剧社要特别感谢音乐会的京胡演奏家尤继舜大师。尤老师是今天维也纳金色大厅交响音乐会的灵魂。一把京胡挑战80多人的交响管弦乐队: 混而不乱、和而不同、音色取胜、轻急重缓、浑然一体、悠扬信步。尤继舜老师用美妙的京胡与上海交响乐团联手为维也纳的京剧和音乐爱好者们献上了一席丰盛的听觉大餐。梨园界都知道: "南有尤继舜,北有燕守平"。他们都是中国令人仰慕的超级琴师。传统京剧恢复后,我自学的很多京剧段子都是听着尤老师的录音记下来的。尤继舜先生的琴好得已经登峰造极。能这么近距离在金色大厅当场聆听尤先生拉琴可谓三生有幸。到现在尤先生悠扬的琴声好像还回荡在金色大厅的上空,余音缭绕。音乐主办人常凯先生特意安排了我和尤继舜老师、鼓师焦宝宏老师见面并共进晚餐。大家谈得十分投机,相恨见晚。尤老师特意还将本场音乐会的全部曲谱赠送给了笔者。 这就是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让欧洲观众如醉如痴的上海当红旦角史敏---史依弘。1989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同年以优异成绩进上海京剧院。1996年入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1999年研究生毕业。史敏天资聪颖,勤学不倦。她师从上海的张美娟主攻武旦, 后又得卢文勤、李玉茹、李金鸿、杨秋玲等名家指点,是今天艺术修养好,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最全面的全才明星。 史敏做工细腻沉稳,台风端庄大方,与身俱来的的大家风范;武功扎实稳健,出手快捷从容,素有“彩色旋风”之誉,现今京剧舞台上专攻青衣者无人可比。京剧社有票友在跟着她的CD录音学《宇宙锋》,美妙之极。她的唱法讲究细腻,声音酷似言慧珠,擅长运用小嗓,嗓音美不胜收。另外史敏还是文武昆乱不挡,她的昆曲《昭君出塞》和京剧《西施》大家百听不厌,我个人认为年轻一代人中如此会唱且全面者只有史敏---史依弘。史敏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开"。她今晚在金色大厅一出场亮相就赢得了全场的欢呼雀跃与阵阵掌声。她的嗓音圆润清甜,韵味十足。投足问路、一招一式均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维也纳的观众被她的表演征服了,二黄四平调"梨花开"的编曲也很美,给维也纳的听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看过《大唐贵妃》的演出光碟,属于大型交响京剧音乐舞蹈综合剧,集中了上海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国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歌剧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等艺术院团近300多位名演员,全国名家荟萃。乐队庞大、服装华丽。京剧与歌剧、歌舞被熔于一炉,在高科技的舞美、灯光、布景衬托下,演绎了一场大唐天子与爱妃现代版的爱情故事。《大唐贵妃》在北京演出创下最高票价1800元人民币的记录。比较适合欧洲人和年轻人的口味。全剧共七场。史敏在"序幕"和"第二场"华清赐浴及第三场"梨园知音"三折戏里扮演杨玉环。非常好看!今天史依弘下半场演唱的"贵妃醉酒"无疑是音乐会最精彩的部分。史敏的才华终于得以发挥。在只有一平方米的舞台位置上,刀马旦出身的史依弘表演了她的扇子功、水袖功、手指功、卧鱼、醉步和嗅花等身段,高贵优雅,美得让人眼花缭乱。醉酒是最见功夫的戏,史依弘的唱工不温不火,身段做派和角色几乎融为一身,无愧是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京剧社的戏迷们都学醉酒,看到如此出神入化的示范,他们都被感动得落下了泪水,全场观众爆发出一次又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可惜这次晚会在戏份的安排上史依弘只有两个节目,而她的节目却又是最精彩的,观众看得十分不过瘾。男女唱段安排的比例上严重失衡,无疑是晚会节目取舍上的失误之一,让音乐晚会减分。如果再艺术化些把《大唐贵妃》第二场"华清赐浴"的梅派经典唱段 "听宫娥在殿上一声启请,我只得解罗带且换衣巾"作为压轴节目, 晚会一定会趋于完美。
摘自《欧洲联合时报》 |
|
TIME: 2007/10/1 16:39:10 IP: 61.151. * .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