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wang1205@eastday.com
» 访 客登 录注 册找 回 密 码风 格面 版设 施帮 助
网站站论坛欢迎您!
您的位置:栋天福地 8 关栋天艺术论坛 8 媒体报道 8 [转帖]关栋天的出演给粤剧《豪门千金》增添了一抹亮色

您是本帖的第 463 个阅读者 ┆
贴子主题:[转帖]关栋天的出演给粤剧《豪门千金》增添了一抹亮色  
似水流年
 
论坛版主
等级:论坛版主
头衔:未定义
帮派:未定义
金钱:1931
发帖:441
Y 币:0
状态: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8 天 16 小时 32 分 23 秒
注册:2006/9/28
楼 主
[转帖]关栋天的出演给粤剧《豪门千金》增添了一抹亮色

《豪门千金》吸引沪上青年


关栋天客串粤剧,观众也买账 



改编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粤剧《豪门千金》作为“2008上海·广州演艺文化展示月”的演出剧目之一,日前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该剧最大看点无疑是京剧名角关栋天的加盟,虽说是拖着京腔唱粤曲,可关栋天的标志性嗓音及其舞台上风流潇洒的形象,还是让台下观众十分买账。

高校生捧场粤剧


  粤剧一直有改编世界名著的传统,早在上世纪30年代粤剧前辈马师曾就演出过根据20世纪初翻译莎士比亚的文言本《英国诗人吟边燕语》改编的《一磅肉》。此次根据《威尼斯商人》改编的《豪门千金》由陈薪伊执导,整个舞台将莎翁原剧的背景中国化,时代设定为民国初期,地点则放在广州和澳门,描绘的是一幅通商口岸商埠往来的画卷。台词保留了许多莎翁原著的名句,使这部莎翁经典喜剧与粤剧中西结合,不但不显突兀反而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长衫马褂、西装革履、红豆相思树,给鲜有机会接触岭南文化的上海观众带来不少惊喜。记者在演出现场发现,非本地剧种的粤曲竟意外吸引了不少高校生,他们中不少都是港剧迷,对于原汁原味的“粤语”很是向往,而原是被好奇心驱使而来的他们,竟然被舞台上塑造鲜活的人物及赏心悦目的表演所吸引,临近高潮时竟也忍不住跟着老观众连连叫好。

关栋天加盟成亮点

  对于这样的改编,陈薪伊表示,广州和澳门都是清末民初的重要通商口岸,“而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接四海来宾,有重利弃义者,更有为朋友两肋插刀者。原作品中最主要的‘一磅肉’的情节可以找到法理依据,如夏洛克这样的高利贷者也是符合实际的。在剧中,我们既可看到长衫马褂的装扮,也有西装革履的服饰,还有像波罗庙、红豆相思树等岭南风物。”早在《豪门千金》的发布会上,陈导就表示,希望能将莎士比亚的原词搬进粤剧《豪门千金》的台词,希望演员的粤语念白能把莎士比亚关于人的精神价值体现出来。而为了体现粤剧和莎士比亚有着相似的包容性,剧中还特别为某些台词配上了莫扎特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而京剧名角关栋天的加盟是该剧最大亮点,他高亢的嗓音为粤曲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关栋天原先在京剧中不是演皇上就是王公贵胄,几乎成了“皇族代表”,其与生俱来的贵气也成了他个人表演上的独特气质。而此次在剧中则脱下官袍扮演了一个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商人,虽说和以往的舞台形象不符,却恰恰演出了生活中真实的关栋天。

摘自《新闻午报》2008年9月1日记者 朱渊|文

TIME: 2008/9/1 11:01:24  IP: 218.242. *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似水流年
 
论坛版主
等级:论坛版主
头衔:未定义
帮派:未定义
金钱:1931
发帖:441
Y 币:0
状态: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8 天 16 小时 32 分 23 秒
注册:2006/9/28
1


《豪门千金》:广东人的“拿来主义”


8 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了改编自莎剧《威尼斯商人》的粤剧《豪门千金》,它证实了广东人谨慎、务实、低调,却又百无禁忌的“大气概”。当我们还在写无数长篇大论、开无数的研讨会,讨论中国传统艺术转化的可能性时,广东人已经悄悄完成了一种可能。随便去翻翻上海的文化类杂志报纸,就可以发现,上海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很多戏剧,有传统昆曲、苏州评弹,也有纯粹插科打诨的商业话剧,当然还有无数把自己和别人都搞得迷迷糊糊的先锋话剧。但大家聚在一起时,都会说最近没什么可看的。可能是大家现在对戏剧的刺激点都调得很高了,就像电影,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特效,却再也没有了当年看《E.T.》的那个兴奋劲。我就是在这样严重的“ 戏剧疲软症”之下,去看了《豪门千金》,又是在一个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去看了一个我不是很熟悉的剧种—粤剧。其实让我鼓起勇气去看的主要原因,是对岭南文化的天然好感和粤语歌在我少年时代留下的强烈印迹。没料到这出有着大俗名字的粤剧,却给了我惊喜。我一直觉得广东人谨慎务实,十分低调,却又有一种百无禁忌的大气概。《豪门千金》再一次证实了这一点。这出改编自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的剧目,没有去玩现在流行的“戏说”,而是基本忠实了原作,保持了原作的戏剧张力。在这个基础之上,又很好地体现了粤剧的传统美感,唱词隽永华丽,唱腔悠扬清亮。剧组还大胆邀请了上海京剧名角关栋天,来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李安东。让一个京剧演员来唱粤剧,这样的安排其实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关栋天高亢的京腔很可能会破坏了粤剧的原汁原味。好在关先生有10 年香港生活的经历,能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关先生的加盟带来的是一番别有韵致的感觉。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这种改编方式,用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来重新演绎西方经典戏剧。改编后的戏曲把原来的威尼斯背景中国化,时间为清末民初,地点放在广州和澳门。广州和澳门都是清末民初的重要通商口岸,原剧要求的商业氛围和借贷关系,在这种地域和环境中都能完美地找到对应。另外,莎翁原剧作华丽婉转的气质,在《豪门千金》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以说和粤剧本身所具有的清丽细腻的特点颇为贴合。这种低调却又颇为有效的处理方式,其实是很值得借鉴的。据说粤剧改编国外经典是一个传统,早在上世纪20 年代后期,广州的粤剧票房受到电影的冲击,班主与艺人的收入一路下滑。代表粤剧主流的省港大班的班主和老倌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想法扭转颓势。其中一个招数,就是这“拿来主义”。开戏师爷(即编剧)绞尽脑汁,把卖座的进口电影改编为粤剧剧本,或把世界名著加以粤剧化,一时使粤剧摆脱了题材狭窄陈旧的劣势。一出出“洋为中用”的新戏就此推出,当时取材自外国电影的,有《璇宫艳史》、《贼王子》、《复活》、《野史情僧》、《无敌王孙》、《野花香》、《白金龙》、《胡不归》等,改编自外国名著的,则有《茶花女》、《罗密欧与朱丽叶》、《黑奴吁天录》等。这样的举动,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反而有些不可思议,会觉得是生搬硬套,很容易沦为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东西。但是恰恰是这个时候,广东人的百无禁忌便体现出来了,这个最早被撬开国门的地方,这个中西文化最早碰撞的地方,人们已经习惯了稀奇古怪的新鲜玩意,只要好玩都可以拿来试;这个远离皇城的地方,对文化传统最少禁忌,最少条条框框,只要观众能接受,怎么改都无所谓。这一点不仅在粤剧,在其他领域,比如当代艺术,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阳江装修工头郑国谷,因玩转安迪·沃霍尔而横空出世;名门之女曹斐从录像玩到戏剧,从行为艺术玩到虚拟空间,成为最国际化的中国女艺术家……广东人这种“习惯性消化”,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种传统艺术现代化的方式。当我们还在写无数长篇大论、开无数研讨会,讨论中国传统艺术转化的可能性时,广东人已经悄悄地完成了一种又一种可能.

摘自《外滩画报》2008-09-18 总第 302 期    文/南门大人     
TIME: 2008/9/19 11:58:33  IP: 218.242. *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删除]

夜山
 
论坛贵宾
等级:论坛贵宾
头衔:未定义
帮派:未定义
金钱:62
发帖:13
Y 币:0
状态: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2 年 4 个月 8 天 18 小时 48 分 16 秒
注册:2007/10/16
2


有没有视频啦?哪位好心人穿上来让大家饱饱眼耳福呀。广东人比较开放,很容易接受外来的和新的东西。再加有天子加盟更想看了啦!
TIME: 2008/9/23 16:25:05  IP: 116.231. * . *
喜欢京剧,咱们就是朋友

   

[删除]

似水流年
 
论坛版主
等级:论坛版主
头衔:未定义
帮派:未定义
金钱:1931
发帖:441
Y 币:0
状态: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8 天 16 小时 32 分 23 秒
注册:2006/9/28
3


话剧艺术中心不许拍照,不许摄影,所以没有视频,我只有《豪门千金》的演出说明书,扫描已发在“贴图区”
此次演出的新闻视频在这里:http://www.guandongtian.com/bbs/Show.Asp?ID=190

《豪门千金》首演是2007年的2月14日在广州,当时有现场观众录了一点视频,图像很糊,声音很清楚(饱耳福是足够了,就是听不懂词儿),我在网上找到的,请去这里:http://www.guandongtian.com/bbs/Show.Asp?ID=75

地域不同,语言有别,上海人看粤剧总有点隔膜,好在这《豪门千金》更象音乐剧,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关先生戏份不多,但关先生颇有观众缘,就是一些不太熟悉他的粤剧迷,看完全剧,都对关先生赞赏不已。(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TIME: 2008/9/24 15:30:58  IP: 218.242. *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删除]

 页次1 / 1 页 共4 条记录 10 条/页 分页:9 1 :转到  



执行时间:31.250 Ms. 数据查询: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