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水流年 |
 |
| |
 |
|
等级:论坛版主 |
头衔:未定义
|
帮派:未定义
|
|
金钱:1931 |
|
发帖:441 |
|
Y 币:0 |
状态: |
|
注册:2006/9/28 |
|
|
|
楼 主
|
[转帖]情系梨园别有“栋天”
采访关栋天之前, 《贞观盛事》作为“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的参演剧目正在热演,有关“关栋天带伤出演《贞观盛事》”的消息出现在不少媒体上。见到关栋天时,绑着护腰的他仍行动不便,即使是坐着接受采访,关栋天也会因腰疼而每隔十分钟转一下身子。“怎么会这么严重呢?”关栋天的伤势让人揪心。“唉!这次受伤后上医院一查,还查出个陈旧性骨折来!”关栋天说,“回想起来,这可能就是小时候练腰腿功时太猛留下的后遗症”
龙门能跳,狗洞能钻
谈起从艺之路,关栋天说自己是“半路出家”,既不是科班出身,也从未进过专业艺术院校学习。虽然出生于梨园世家,但关栋天小时候并没有学戏。因为那时正值“文革”时期,文艺舞台一片凋零,他父母都被视为“牛鬼蛇神”,戏当然是学不成了。但关栋天还是对京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有机会就会穿上戏服学父母的样子。见儿子如此痴迷京剧,而且又有一定的天赋,父亲开始对他悉心指导。粉碎“四人帮”之后,文艺舞台开始复苏,关栋天报考了武汉京剧团。“嗓音圆润,扮相较好,头脑又灵活,是棵好苗子。”剧团的老师给了他这样的评价。就这样,一棵梨园的“好苗子”在武汉京剧团生了根。我学的是老生,虽说嗓音条件、扮相都不错,可唯独没有练过腰腿基本功,只能算半路出家。”刚入武汉京剧团的时候,腰腿功成了他唯一的欠缺。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一个专业京剧演员必须样样精通,“用我们的行话说,京剧演员就是‘龙门能跳,狗洞能钻’,样样都得会。”于是,为了弥补自己的“欠缺”,关栋天每天都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练功。熟悉关栋天的人都知道,《打金砖》是他的看家戏。1981年,京剧界的前辈谭元寿来到武汉,在当时的湖北剧场演了一出传统戏《打金砖》。舞台上的谭元寿连唱带打,连翻带摔,摔完了唱,唱完了摔,台下的关栋天立刻被这出唱做并重的好戏深深吸引了。“看过谭老师的演出之后,我立刻萌发了演这出戏的念头。”为了能演好这出戏,关栋天加紧了腰腿功的练习,“现在回想起来,估计也就是那段时间练功太猛,造成了现在的陈旧性骨折。”关栋天回忆说。功夫不负苦心人。1 9 8 1 年, 关栋天来到上海演出,并凭借这出《打金砖》一夜成名,获得了武汉市中青年演员汇演一等奖, 并在京剧界迅速走红。在之后的几年间,关栋天的表演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音色宽亮醇厚,行腔自如飘逸,富有韵味。他常演的传统剧目包括《四郎探母《碰碑》《武家坡》《举鼎观画》《击鼓骂曹》等。在加盟上海京剧院后,关栋天在京剧连台本戏《乾隆下江南》中塑造的乾隆形象, 影响广泛, 此后他主演的现代京剧《潘月樵传奇》获1 9 8 8 年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 优秀京剧新剧目奖”二十多岁的关栋天已成了中国京剧界青年演员的领军人物。“成功靠机遇,更要有实力。我们演员也是如此,即使有登台的机会,没有实力也是枉然。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是想一夜成名,但他们只看到了成功者那一夜的风光,却忽略了他们在此之前的付出。万丈高楼平地起,还是那句话,要想跳‘龙门’,就得在此之前先学会钻‘狗洞’。”这是关栋天对成功的体会。
人不能脱离现实
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关栋天似乎暂时忘却了疼痛,话题一转又谈到了青年人的就业问题。“都说现在年轻人就业难,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其实工作有很多,只是挑三拣四,不愿意干罢了。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这部片子的剧情很一般,但却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不能脱离现实。”关栋天就这个话题谈起了自己的从商经历。1990年,关栋天由于伤病暂时告别京剧舞台,为了维持生计,他决定下海经商,并选择了去香港发展。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当时,关栋天在内地已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香港居民很少有人知道他。“对我来说,这种落差是很大的。我知道要在这里生存下去,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我不断提醒自己——我已不是市人大代表,不是国家一级演员,不是舞台聚光灯下的焦点。”除掉了光环之后的关栋天,租住在一间几平方米的房中,每天为了柴米油盐而打拼。在这段时间里,关栋天当过码头上的搬运工人,做过小作坊里的伙计,也曾在街上叫卖过,这些与艺术家格格不入的工作,他都体验过。回忆起这段经历, 关栋天十分平静:“在这几年中,我生活上有了新的积累,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人都是在妥协中前进的,如果当时我还摆着艺术家的架子不肯屈就做这些底层工作,那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谈到理想,关栋天说:“我赞赏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人,但有时候人必须妥协。比如,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找一份工作,让自己生存,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再追求自己的梦想也不迟。我看到有些青年人宁愿当‘啃老族’,也不愿意找一份工作,我坚决反对。试问,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养活,还要依靠父母,那还谈什么理想。”
难舍梨园情
《贞观盛事》对关栋天来说,意义非比寻常。1999年,他应上海京剧院之邀,投入了这一国庆50周年献礼剧目的排练。而此前,关栋天告别京剧舞台的时间已近十年。从拿到剧本,到背熟一二百句的唱词,排身段,对戏,响排,再正式演出,《贞观盛事》整个过程前前后后一共就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排练的强度可想而知。当时的关栋天已投身商海,并有了自己的公司。但“下海”之后的关栋天依然难舍自己的梨园情,工作再忙,都没有延误排戏进度。《贞观盛事》是一出新戏,与传统戏不同,细节部分都需要自己领会。舞台上的关栋天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虽然新戏对动作的要求相对灵活,但他严格要求自己不带任何多余动作,整个表演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痕迹。为此,关栋天私底下没少苦练,“作为一个演员,对于表演一定要精益求精,只有真正理解了,投入了,付出了,表演才能出神入化。我想任何行业都是这样。”关栋天说。凭借在该剧中的出色表演,关栋天荣获上海戏剧白玉兰主演奖。尽管此前也曾获奖无数,但这个奖显得尤其有分量。就是这出《贞观盛事》,让关栋天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根本割舍不下京剧。这次《贞观盛事》作为“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剧目,主办方邀请关栋天再次出演,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挑战。毕竟岁月不饶人,近五十的人还在台上摸爬滚打本来就是冒险,再加上关栋天排练时太投入,一不小心就扭伤了腰。那天排练受伤后,关栋天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的结论是右边腰椎扭伤,再加上旧伤复发,肯定无法登台演出。“这下子真把我急哭了,我不是哭自己的腰伤,而是哭这戏没法演了,眼见着一千多张票子已经售出,自己却因伤无法上台,这么多票友怎么办?”关栋天心急如焚“后来只能心一横,咬牙打了封闭针硬上呗!”说这话时,关栋天显得很松,却透着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敬业精神。
来源:成才与就业杂志 作者:刘夏亮 李佳婕 发布时间:2008-08-20 |
|
TIME: 2008/10/6 22:13:13 IP: 61.151. * .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