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wang1205@eastday.com
» 访 客登 录注 册找 回 密 码风 格面 版设 施帮 助
网站站论坛欢迎您!
您的位置:栋天福地 8 关栋天艺术论坛 8 媒体报道 8 [转帖]关栋天认为周立波火爆的最大原因

您是本帖的第 507 个阅读者 ┆
贴子主题:[转帖]关栋天认为周立波火爆的最大原因  
似水流年
 
论坛版主
等级:论坛版主
头衔:未定义
帮派:未定义
金钱:1931
发帖:441
Y 币:0
状态: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8 天 16 小时 32 分 23 秒
注册:2006/9/28
楼 主
[转帖]关栋天认为周立波火爆的最大原因

滑稽笑星周立波“海派清口”火爆原因众说纷纭


轻松侃社会 观众需要笑


首轮12场演出门票全部售空;加演一场,马上“抢”光;再加演7场,没过几天又只剩下了两场不到的余票……创造这个票房新纪录的是在兰心大戏院举办的“笑侃三十年衣食住行——周立波海派清口专场演出”。虽然兰心大戏院场地不大,但20场演出的观众“容量”也已经超过1万人次。周立波究竟有何“魔力”,能火爆到如此程度?大家众说纷纭。

内容贴近现实


这次“笑侃三十年”专场演出由文广演艺中心、上海市演艺总公司和上海滑稽剧团联合主办,这也是周立波重返舞台后首次有“官方”色彩的专场演出。文广演艺中心总裁吴孝明认为,这次演出的主题切合了大众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巨变的认同与共鸣,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清口还是要有主题,不能没有边际”。同时吴孝明还称赞周立波在舞台下所花的功夫,认为他前期工作做得很充分,知识和信息方面“补得比较多”,再加上周立波早在20年前就是走红上海滩的“小滑稽”,滑稽的功底相当扎实。

  
表演迎合观众

  
几年前促成周立波重返舞台的京剧名角关栋天认为,周立波火爆的最大原因是“海派清口”这种新颖的形式,周立波的表演迎合了观众的心理,他的很多话“能说到别人的心坎儿里”。作为周立波专场演出的艺术总监,关栋天告诉记者,他们曾作过一个统计,一场演出的笑声超过500次,掌声也有200次左右。关栋天认为,看周立波的东西很轻松,不要太多思考,而且周立波表演的内容和时代贴得很近。关栋天对周立波在舞台上的魅力也颇为赞赏,“很多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事,在他嘴里说出来就很有趣。”


  
走红无需包装


也有些观众觉得周立波的火爆原因很难说清道明。某公司负责人、观众王昕用了“莫名其妙”这个词来作评介。对于周立波的成功是否与包装策划有关这个问题,一直比较关心演艺市场的王昕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周立波的火爆和郭德纲的情况有些相似,不是由媒体包装出来的,而是自己“说出来就出来了”。上海市演艺总公司负责人俞素琴说到周立波的火爆,同样觉得意外,她表示自己从事演出行业这么多年,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坐在那儿就赚钱了”。俞素琴认为,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都比较紧张,所以需要放松一下,笑一笑。她已定好了明年下半年上海大舞台的场地,届时将为周立波举办一场“演唱会”,让他说自己的段子、唱人家的歌。还有一些圈内人士认为周立波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占了“地利”,因为周立波从重返舞台到现在一直没有加入任何文艺院团,所以在表演的尺度上较一般文艺院团的演员要宽松一点。

摘自《新民晚报》记者 王剑虹
TIME: 2008/12/22 14:42:45  IP: 218.242. *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似水流年
 
论坛版主
等级:论坛版主
头衔:未定义
帮派:未定义
金钱:1931
发帖:441
Y 币:0
状态: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8 天 16 小时 32 分 23 秒
注册:2006/9/28
1


在上海,他比小沈阳更火


就在小沈阳因春晚的亮相,火遍全国的时候,有另一个人,在上海,他的受关注度远远超过小沈阳。
一口上海话,一个人一个舞台,在周立波140分钟的表演内,观众笑声达680次 

2月26日晚的上海美琪大剧院里,梳着“小分头”、穿着小西服的周立波手持机关枪、眼戴蛤蟆镜,在“007”的背景音乐中独自一人登上舞台。他的舞台装备极其简单:一个乐谱夹子、两把椅子、一杯水。乐谱夹子里是七张A4打印纸,上面用大二号字体写着这个晚上他演出的提纲。周立波站定,鞠躬,然后开始用上海话侃侃而谈。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里,他仅靠一张嘴,马不停蹄地回顾了三十年来上海市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从粮票、抽筋舞、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到最近的股市暴跌,时而调侃,时而模仿,说累了就转过身去喝一口水,中途仅有一次换衣服暂停休息。来现场看演出的几乎是都是上海本地人,他的精彩口条让全场1300名观众爆笑不止。不少中年人甚至笑到直不起腰来,咳嗽连连。演出制作方曾用计数器计算过这场名为《笑侃三十年》表演中的观众反应:按每场表演为140分钟计算,笑声约有680次——这意味着观众平均十几秒就会笑一次。2006年,周立波开始尝试使用类似单口相声的形式向观众调侃世相百态,出乎意料地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烈追捧,很像2005年底郭德纲在北京和天津的爆红,周立波也成为上海这两年来,从白领到市井不得不谈论的热门人物。而去年底开始的《笑侃三十年》主题演出,三十场的票房收入已经突破600万,创下了近几年来上海曲艺类剧场演出的票房奇迹。不同于郭德纲苦熬十年出头,此时,距离周立波重返舞台仅有短短26个月。2008年底,周立波已经从2006年12月首演在兰心大剧院的680个座位,转到了920个座位的逸夫舞台和商城剧院,除了在话剧中心的几场试演,其他场次场场满座。

《笑侃三十年》:传统曲艺的成功商业运作

  
12月,策划了四个月的周立波清口《笑侃三十年》正式推出,原打算在兰心大剧院连演12场。最初,大家都担心这一季场次太多,可观众的热烈反应出乎意料。第一场表演结束后,380元的票在场外已经被黄牛党炒到800元甚至1000元。主办方立即决定——加演。12月9日演罢第三场,制作人周江颐发现,之后几场的票在网上刚一放票,就几乎在一瞬间全部售空。“那个下午我们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2009年1月份再连演7场,一直演到小年夜。”她说。今年3月,周立波从兰心剧院转战到座位多一倍的美琪大剧院,再加演10场《笑侃三十年》。与此同时,他坚称门票不包场、不团购、不赠票。一天,上海某位领导临时过来看戏,可票早已卖完,工作人员只好拿着一个信封包上380块钱,塞给前排一个观众:“我们退还您票价,再给您旁边加个座,算请您免费看这场,您的位子让给我们可以么?”“上海人是极度怀旧的,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笑侃三十年》的制作人周江颐对本刊记者说,“像蔡琴、费玉清这样带一点老上海味的表演者都很容易获得成功,这也是我们对市场进行分析后的一个考虑。” 2008年7月,复出舞台一年多的周立波与上海文广演艺中心签约,开始酝酿下一步的演出计划。演艺公司方面发现,周之前的演出都没有固定的主题,内容比较发散,不便于进行推广和包装。当时,公司正好需要出推出一些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相关的作品,于是,他们提议,周立波可以结合这一点,用非官方语言来一场改革开放历史大盘点。这样一来,周立波的演出还可以作为“事件”进行推广。公司对周立波的形象包装和广告宣传也下足了功夫。为了摆脱观众心目中“稍带市井气的滑稽演员”的形象,公司对周立波平面海报的视觉形象也重新设计,更为时尚,且不失怀旧情绪。而如果你身在上海,就会注意到,不仅长达15秒的《笑侃三十年》宣传片在本地电视台里滚动播出,报纸上、出租车的触动传媒里也有相关广告;甚至你拨打114时,都会有关于演出的语音提示。主办方打的“事件营销”牌也初见成效。由于契合改革开放的主题,中央电视台也对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做了达2分钟的新闻报道。而包括知名学者和市级领导在内的众多上海名人也闻讯前来“捧场”,更是为演出做出了最大的“口碑营销”。余秋雨在2月13日观看演出后,评价周立波“有一种现代都市型市民幽默的发现能力和选择能力”,又引领一阵媒体报道的风潮。2月26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前来观演,同时是为更高一级领导的到来“把关”——之后的两天,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市长韩正先后走进美琪大剧院。周立波为此做足了准备,他抖擞精神,28日更是连说三小时。可以说,聪明的表演方式,准确的受众定位,加上完善的商业包装运作模式,为周立波的爆红铺平了道路。在这一轮演出中,周江颐还发现,周立波在表演中一些调侃北方人、甚至调侃中央电视台的笑料收到了很好的“笑”果,他们立即决定,将下一季表演的主题放在提升上海市民荣誉感上。“跟北京相比,上海已经很久没有本土的曲艺类品牌明星了,缺乏文化的骄傲感。” 周立波的火,可谓火得恰逢其时。

当年“上海活宝”复出


周立波的滑稽天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上海人所公认。他年少成名、功底扎实,被称为“上海活宝”。学者余秋雨曾夸他,“上海50年才能出一个姚慕双和周柏春(滑稽界泰斗),但要100年才出一个周立波。”周立波脑子活泛,却年轻气盛。23岁那年,他因出手误伤了当时极力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父亲而被判刑,从此告别滑稽舞台。十多年中,他坐牢、下海、经商、吃官司、出国,摸爬滚打,历经坎坷。圈内人都认为,带着一身喜剧细胞的周立波去做生意“实在浪费”,几个朋友也在不断劝他回归舞台。2006年7月,周立波的好友、京剧演员关栋天的一席话终于说动了他:“回来要趁早。现在老一批的观众还记得你,如果再晚几年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快40岁的周立波再三考虑,终于下定决心复出。 而“如何复出”自然成为一大问题。关栋天不赞成他再像以前演滑稽剧那样跟别人合作,“现在上海滑稽界能跟周立波搭上手的人基本没有。”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什么样的形式既能吸引观众,又能最大范围地发挥周立波的个人风格呢?关栋天、沪剧名家孙徐春和周立波三个人开始坐下来讨论。一次,关栋天忽然想到了栋笃笑。栋笃笑是广东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类似美国的脱口秀,一般是一个演员站在没有任何布景和摆设的舞台上讲笑话,随意谈论新闻,调侃明星。黄子华、许冠文等演员都做过知名的栋笃笑表演。此前,从来没有人试过用上海话讲“栋笃笑”。大家一致觉得周立波能够做得到;而且他也更适合一个人自由地表演。三个人开始热烈地讨论如何对这个表演样式进行概念包装和定位。既然要立足于上海市场,周立波想出了“海派清口”这个概念。关栋天提出,周立波的表演要定位在剧场,坚决不能轻易上电视和走穴。“他要保持神秘感,不能造成‘透支’。给市场一个期盼,才能引导观众走进剧场。”关栋天说。在对笑料的把握上周立波是小心又小心。为此,他找来一些滑稽界的同行和专家给自己把关。在演出之前,他登门拜访了上海曲艺家协会前副主席徐维新,请他为自己的表演把脉。上海滑稽界的许多朋友也都纷纷帮忙出主意。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建议他如何抖包袱、调整噱头;严顺开等老一辈滑稽演员更是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在周立波背后的“大智囊团”对“海派清口”进行集体包装的同时,关栋天则利用自己在圈内的人脉关系,联系演出公司、要批文。“坦率地说,当时大多数公司都不太看好他,因为这种类似脱口秀的形式连剧本都没有办法写,演出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关栋天回忆说。最后,周立波与SMG的东方之星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始筹备第一场“海派清口”秀。在演出内容上,他决定“正理歪说”,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当年怎样把未来的老丈人打伤及过去十多年的经历,以吸引大批好奇的老观众。上海媒体也纷纷捧场,“曲艺多了一个样式”“浪子回头金不换”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但是,对于这个新形式到底能够走多远,大家都没有什么信心。2006年12月1日,周立波的第一场表演在兰心大剧院举行。令人吃惊的是,门票销售一空。观众基本都是50岁左右的滑稽剧迷,大家都想看看,当年的“小滑稽”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周立波一开始还有点忐忑,但刚走上台,观众就迸发出一阵笑声。他说:“我还没说,你们笑什么笑?”观众哗地一声又笑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观众送了一束花上台,对他说:“你终于回来了!”在表演过程中,他注意到台下前来的观众里有4台轮椅。直到演唱《再回首》的时候,周立波终于不能自己,失声痛哭。
“智力密集型”演员


一个人撑足全场达2小时以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一停顿或者材料不够,就会立即造成冷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平时只要一遇到好笑的事,就会马上掏出笔记本,把笑话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记下来,”周立波对本刊记者说,“表演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信手拈来,等于说我天天在彩排。”他所谓的“自己的语言”与老百姓熟悉的话语体系相当贴近,自然容易得到市民的认可。在兰心大剧院的头炮打响后,周立波开始频频受到本地媒体的关注,剧院负责人更是欣喜地发现,市场一下子就接受了这种单人清口的演出形式,只要是周立波的场次就“完全不用担心票务问题”。虽然说主流观众仍然是熟悉自己的中老年人,但周立波的野心是更有消费能力的年轻白领一族。为了拓展观众面,周立波每天花4个小时上网,并慢慢在表演中加入一些网络语言及流行的笑话。 就像国外评说新闻的脱口秀那样,周立波也将紧密结合时事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几场表演过后,他把表演的主要内容定位在读报和新闻盘点上。全年的海内外重大事件被他高度浓缩,并用上海方言和俏皮话进行表达,现场“笑”果出奇地好。之后,他又搞春季盘点,并准备把“新闻盘点”发展成品牌节目。周立波不仅总结时事,更试图在其中加入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演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舞台上讨好、迎合和仰视观众,另一种则是“用智慧带领观众”,“像智者一样站在台上,跟他们分享人生的道理。”他给自己定位在后者,他认为,“一个人在台上装疯卖傻的话,现代的观众是不会喜欢的。创意和胡闹是两码事,亲民不等同于装弱智。”如何成为舞台上的智者?周立波给出的答案是:“我想成为有知识的人。”他对本刊记者表示,“海派清口的支撑点在于庞大的知识结构。”周自称对逻辑学小有研究,经常能把包袱按照一定的逻辑解构成很多个“笑”点,使观众不间断地发笑;他对数据很敏感,经常在表演中罗列出很精确的数据;他有很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在研究话题的过程中注重将整个背景研究透彻。2008年11月16日,上海理财博览会邀请周立波做一次表演。在波特曼商城剧院,他对着台下的金融界精英大谈股票、财经和次贷危机。他对他们说,“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看到一个滑稽演员能拿金融界的人开涮,台下都懵掉了。”周立波得意地回忆说,“对于金融危机,我相信我的研究水平不会比任何一个专家逊色。”周立波的下一个表演主题将是结合解放六十周年的《笑侃大上海》,尽管首演在5月,可这一专场前三天的门票已经售罄。再下一步,周立波甚至有意进军上海大舞台和国际体操中心这样近万人的表演场所,筹备“海派清口演唱会”;而他演出的音像带、连环画、书籍、公仔等一系列衍生产品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文/万佳欢
TIME: 2009/3/16 9:40:13  IP: 218.242. *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删除]

似水流年
 
论坛版主
等级:论坛版主
头衔:未定义
帮派:未定义
金钱:1931
发帖:441
Y 币:0
状态: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8 天 16 小时 32 分 23 秒
注册:2006/9/28
2


听周立波 与“海派清口”的一次亲密接触


去年至今,这座城市的很多人都在为弄到一张周立波“海派清口”专场的票子而努力。据悉,此人曾创下13000张票10天之内销售一空的纪录。周立波不是韩日巨星,也不是高雅艺术的大师,他只不过是一个以学滑稽戏起家、其貌不扬的42岁本土演员而已。周立波何至于如此?“海派清口”究竟为何物?其背后又暗藏什么玄机?本报记者日前对“周立波现象”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访。

调侃郭德纲他是吃大蒜头的


离登场还有15分钟。 “让我再看看你的样子。”近3年来,周立波已经习惯了在“大哥”关栋天的叮嘱声中挺直了身子,接受审视。关栋天的眼睛里总是透着一股京剧演员的严谨,周立波觉得他无处可逃。三七开的头发一丝没乱,话筒也已佩戴稳妥,衣服是端正的,关栋天显出了满意的神色。可是很快,他发现周立波的鞋带有点松,这可能会导致演出当中的意外。所以他蹲下身子重新替周立波系好鞋带。他光光的后脑勺映在周立波的眼里,引发了一阵激动。
  就这么心怀着感恩之情,周立波登场了。不出意料地掌声雷动。工作人员事先告诉他,今天是满座,1300张票全部卖出去了,所以当他站在台上,扫视了一眼那1300张热情的笑脸的时候,他露出了一见如故的神情。3年来,他完全熟悉了人们的热情,他知道,今夜,观众等待着被他的“海派清口”征服。前方的提示板上只写着800字的内容提要,但是周立波今天的《笑侃三十年》必须讲满2个小时。周立波对自己的才能拥有完全的自信。2006年,当一位前辈拿来一盒香港粤语的《栋笃笑》专辑,问到能否模仿,周立波当即说,我可以比他好。他发动嘴唇开始“笑侃”,他用洋泾浜普通话在台上说起了与郭德纲合作可能性,他说:“有人邀我和郭德纲同台演出,我说不要吧,一个吃大蒜头的,和一个喝咖啡的,哪能合作?”观众大笑起来。此处大笑是理所当然的。周立波不动神色。为什么总是要迎合讨好观众呢?在看到一些同行,因为终于博得了观众一笑,而现出释然的神色时,周立波就总会想这个问题。他从来都觉得,观众是需要被幽默的智慧引导的,需要在笑过之后,留下思索。周立波一直在努力这么做。

余秋雨赏脸周立波100年出一个


周立波瞥了一眼前台房,大哥关栋天举起了提示板,上面大大地写着“节奏慢了”的几个字。周立波知道自己应该加快速度了。于是他赶紧说“上海男人,背起箩筐,差路,上海音乐厅,大光明”的事。从2006年开始“海派清口”专场演出时,大哥关栋天就一直站在现在这个位置,举着提示板,成了他一个永恒的动作。如果3年前大哥不以“你不回舞台,就不是我兄弟”相逼,周立波还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看到大哥在,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心和温暖。在登台前,大哥告诉周立波,今晚著名学者余秋雨会来。周立波很兴奋,他读过余秋雨几乎所有的作品,他一直把余秋雨当成自己的导师。周立波在一张张笑翻了的脸上寻找导师。他终于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找到了他。余秋雨也正热情地笑着。周立波曾听别人说,余秋雨20年前说过“一百年出一个周立波”的话,他为此激动了好一阵,只是不知道是真是假。周立波突然心血来潮想以此和余秋雨打一个招呼,于是,他以爽利的口气在台上说“有人说,余秋雨20年前说过‘一百年出一个周立波’。如果这是真的,那说明余先生是先知,如果不是真的,那说明余先生比较内向。”现场再次爆笑起来,周立波看到余秋雨也会意地笑了。

忘记时间了难怪有点疲倦


周立波觉得自己已经讲得很久了,他觉得口干舌燥。不知怎的,今天舞台侧旁看时间的挂钟歪斜了,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直到大哥反应过来,赶忙通过提示板命令他停下来,周立波才长长舒了口气。他竟一口气讲了两小时50分钟,超过计划50分钟,难怪他有点疲倦了。一场“海派清口”结束了。观众蜂拥过来,向周立波索要签名,为了见周立波一面,其中的一些人几个月前就订了票。周立波给他们签名。他把“周”写得大大的,把“立波”藏在“周”里面,他很满意这个签名设计。不过今天,他有点心不在焉,他在找余秋雨。此时,余秋雨已经被簇拥到贵宾室说话。周立波就在门外焦急地等待。
  “你今天漏说了一段,你知道吗?”“你今天节奏有一点问题,你知道吗?”周立波开始接受大哥关栋天的批评。他知道大哥很爱他,但是大哥却从来不说一句表扬他的话。这个时候,贵宾室的门开了,余秋雨走了出来。周立波看到他充满喜悦地看着自己。“你没有让我失望!”周立波确切地听到余秋雨这么评价自己的表演。这是真的吗?他倒是有一点不自信起来。

名家点评“海派清口”

  
余秋雨:笑话背后有思考

周立波有一种客观的判断和选择,知道什么东西有幽默价值,有一种现代都市型的市民幽默的发现能力和选择能力。他还有一个好处,他的有一些笑话背后还有一些社会思考在里面。用我们的话语系统挖掘我们的快乐,挖掘我们的幽默,挖掘我们的智慧,周立波在这方面是个很好的探索者。

徐维新:他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周立波走红的一个原因是,他的内容是全新的,而且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我们滑稽界有两大流派,一个是“潮流滑稽”,就是看着报纸唱新闻;一个是“社会滑稽”,就是专门把一些社会故事用笑话讲出来。我觉得周立波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很有他的特点。

摘自《青年报》(记者 郦亮)2009年04月03日






TIME: 2009/4/3 10:52:31  IP: 218.242. *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删除]

 页次1 / 1 页 共3 条记录 10 条/页 分页:9 1 :转到  



执行时间:31.250 Ms. 数据查询: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