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wang1205@eastday.com
» 访 客登 录注 册找 回 密 码风 格面 版设 施帮 助
网站站论坛欢迎您!
您的位置:栋天福地 8 关栋天艺术论坛 8 媒体报道 8 媲美名角,别有洞天-----记京剧演员关栋天

您是本帖的第 911 个阅读者 ┆
贴子主题:媲美名角,别有洞天-----记京剧演员关栋天  
满天星斗
 
论坛版主
等级:论坛版主
头衔:天格格
帮派:未定义
金钱:301
发帖:74
Y 币:0
状态: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20 天 6 小时 41 分 18 秒
注册:2006/9/29
楼 主
媲美名角,别有洞天-----记京剧演员关栋天

一、 上海“下海”之感悟

关栋天(关怀)是在与一代名角们的相互映衬中,在京剧界打拼出名声来的。

1981年,他随父亲关正明带领的武汉京剧团来上海演出,就以一无名小卒被观众所认可,首次走红于上海。1983年二进上海,演出全本《四郎探母》、《打金砖》、《红鬃烈马》、《战太平》等传统戏时,又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他感受到上海观众对他的欢迎与肯定,也更坚定了他来上海发展的信心。

次年关怀调入名角如林的上海京剧院。但他知难而进,1987年凭《乾隆下江南》获得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演员奖”,1988年被评为一级演员,并成为上海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和主席团成员。

1988年,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由上海京剧院来排演。本想在上海大展宏图的关栋天,信心十足地参加了剧本讨论会,剧团也决定由他饰演杨修一角。他花费了不少心思揣摩人物,做了充分的演出准备。然而就在参加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前夕,院里突然临时换将,由言兴朋演杨修,关栋天则被安排去演《潘月樵传奇》。

当《曹操与杨修》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预演时,只能作为观众邂逅“杨修”的关栋天,正和其母李蔷华在台下看戏。深知儿子委屈的母亲,看着在台下热泪盈眶、难于自主的儿子,也激动地说:“儿啊,要么咱走吧,离开这父母儿子都为之伤心的是非之地梨园界吧!”

心痛之外还有伤痛。关怀在排演《潘月樵传奇》时,曾发生过颈椎错位的事故。一连串的打击,使他对自己的京剧人生发生了怀疑。他终于下决心,从上海“下海”经商,去香港做起了生意。

他将心中藏着的这份深深的创伤小心地包裹起来,想搁在一个无法触及的角落,待它愈合。可是他发现自己离开了京剧,就像没了主心骨一样,生意上的成就感根本冲淡不了他对京剧事业的深深眷恋。商业上的竞争与磨练,使他更加习惯于曲折中求生存,用他的话说,人也变得更成熟,不再那么意气用事,练就了较好的心态。

来到上海,离开上海,决心“下海”,乃至重返上海,还是为了份抛舍不开的京剧缘分。

二、“金牌搭档”尚、关配

时过境迁,1994年,《曹操与杨修》将赴台湾演出。那时,言兴朋已去了美国,上海京剧院找到了关栋天,希望他能出演杨修一角。他立刻放弃从前的成见与顾虑,欣赏参演。

尚长荣与关栋天都出生于梨园世家,尚长荣乃“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子,5岁登台,是目前活跃于舞台的第一花脸名家。与尚长荣配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尚长荣很有眼光,也知道自己适合演什么角色,“京剧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都是他亲手选定,甚至一手操办,由此三度问鼎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手捧“白玉兰奖”,在这三部戏中,尚长荣的对手戏皆由关栋天接演。摆在关栋天面前的是强者,是父辈里的佼佼者,可他却下定决心,一直与尚长荣同台竞技,相得益彰。

《曹操与杨修》中,丞相在斩修之前,两人背对着坐于舞台之上,道破心计,三次要杀三次不杀,其实这一切都在杨修预料中,“哼哼……”、“哼哼……”的相视而笑,笑中包含人生百味。两人在剧中是斗智斗谋斗胆识;在舞台上,就是斗演技。《贞观盛事》中,关栋天与尚长荣是君臣关系,“议谏大夫”魏征以民为本,朴实刚正,进谏释放三千宫女,引得龙颜大怒;但最终李世民还是接纳进谏,营造了歌舞升平的祥和气氛。《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与康亲王斗酒的场面十分精彩。“玉液琼浆香味浓,百杯下肚”,“百杯下肚”,“我岿然不动”,“我也岿然不动”,“不动”,“不动!”两人在剧中是斗酒量;在舞台上,是斗气度,斗嗓子,争光彩。

关栋天说:“我不怕别人比我好,我就怕别人比我差,与好演员演戏,是学习的好机会。”尚长荣的表演很出色,正因为他在舞台上太有震撼力,太有光彩,一般人也不敢与他演对手戏,演好了,是双赢;演不好,就是失败,是陪衬。尚长荣一上场就有压倒一切之势,这给关栋天设置了难关,但关栋天不是只以绿叶来配红花,他们是双赢。尚长荣在舞台上具备震撼力,有稳重的气度;而关栋天有俊逸之气,潇洒之态,这种潇洒不仅仅是外形上的,更是一种从精气神中透出的自由、洒脱之感。尚长荣将传统技法运用得如鱼得水,信手拈来,同时也注意从话剧中吸收大养分;关栋天不拘一格,跨出流派的约束,在自然之态中,尽显传统的底气,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这一老一少可谓平分秋色,珠联璧合,不愧“金牌搭档”之称号。

早已过花甲的尚长荣表示今后很可能不再排演新戏,这一“金牌搭档”将面临二缺一的断档局面。关栋天说:“我敬佩他。演戏要受到包括年龄在内的客观条件的约束。哪怕他不再演新戏,我们也演过了,享受过了,我很会知足常乐。当然如果有好的本子、强的演员,我也会继续上台。”

三、“南关北于”之比较

京剧界的“南关北于”之说,是指上海的关栋天与北京的于魁智。两人如今的魅力,有些像老一代的“南麒北马”。

关栋天是世家子弟,爷爷关紫云是评弹大师,父亲关正明是武汉京剧团著名老生演员,母亲李蔷华是著名程派演员。父亲就是关栋天的老师,同时也请众多名家在家教习。

于魁智并非梨园民家,他不满10岁就被选入沈阳京剧院学员班学戏,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在校期间得到众多名家指点。

要说最初走红的时间,还数关栋天早一些。1981年至1988年,是关栋天京剧事业的急速发展期,从上海红到北京,在全国也享有盛誉。1987年,关栋天与于魁智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上,并列第二,同获“最佳演员奖”。关栋天是当时参赛演员中,唯一用原创戏来参赛的演员。他唱的是《乾隆下江南·书房自责》一折是的[反二黄]唱段,而其他演员都唱的传统折子戏。

但不久之后,关栋天走了,言兴朋也走了。于魁智在京剧界“一枝独秀”地红了起来,有天份和机遇,也有勤奋与汗水。

关栋天主要演新编戏,于魁智主要演传统戏。关栋天的代表作《乾隆下江南》、《潘月椎传奇》、《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每部都是原创戏,并都获得了殊荣。《潘月樵传奇》获得了1988年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优秀京剧新剧目奖”。他凭《贞观盛世》中的李世民一角获“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和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廉吏于成龙》获第四届中国京艺术节金奖,他任康亲王一角获得“优秀表演奖”。关栋天认为,自己唱传统戏至多得到一句“挺像”之类的称赞,终究不是自己的作品。他继承着麒麟童和海派京剧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以新编剧目为重,传统戏除非是与尚长荣要唱,他才肯陪唱。1999年,他与尚长荣合演《贞观盛事》,还合演了《将相和》、《满江红》、《赠绨袍》、《青梅煮酒论英雄》等一些传统戏。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赠绨袍》,这是一出绝迹舞台将近半个世纪的传统骨子老戏,乃当年前辈大师高庆奎和郝寿臣的拿手之作,如今两人合演,可谓一时之盛。

于魁智获得的奖项和荣誉更多,包括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青年老生第一名;梅兰芳金奖大赛组榜首;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十六大代表等等,但这些奖项主要靠出演《打金砖》、《满江红》、《响马传》、《野猪林》等传统戏获得。

按理说,于魁智的新编戏也不少。他在最近十多年中陆续演了《弹剑记》、《兵圣孙武》、《大唐贵妃》、《梅兰芳》和《袁崇焕》等新编戏,但他塑造的形象性格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走传统的路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编剧目都还不大成熟。

从师承和嗓音上来看,关栋天的嗓音高亢华丽,以中高音区域为主。他主学余派,由父亲亲授。关栋天从“乾隆”、“潘月樵”到“李世民”、“康亲王”,可以看出长足的进步。从唱腔上来说,“乾隆”的嗓音仍有点生,不圆润,有亮度,但厚度不够;“杨修”的嗓音厚度加重,传统味也浓了些;“康亲王”的嗓音有立体之感,宽、亮、圆,有着金属音色,底气十足。

于魁智师从著名杨派传人叶蓬等人,学的是地道的杨派唱腔,加上天赋佳嗓,勤奋刻苦,走的是正宗传统路子。他还学了李少春的几出戏,如《打金砖》、《野猪林》、《响马传》,文武皆学,都很出色。杨派的声腔特点是雄浑苍劲,气势磅礴,唱腔以中低音区为主,所演多为带有悲剧性的人物,例如《李陵碑》的杨继业,《伍子胥》的伍子胥,《洪羊洞》的杨延昭,《乌盆记》的刘世昌等等。于魁智的嗓音清亮纯正,高音区域有穿透力,尽管与杨派不尽相应,但他唱的传统戏在当前京剧界的确首屈一指,不愧为头牌老生。

从表演风格上看,关栋天喜欢创新。他虽然多数演皇帝、王爷这类身份的人物,但人物性格较复杂。乾隆假扮大夫下江南,体恤民情,为民伸冤;李世民在魏征与国舅之间周旋,既重有魏征,励精图治,也被魏征的屡次进谏弄得心烦意乱;康亲五虽心地善良,但也爱面子。此外,还有革命党人潘月樵的形象,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他对曹操的感情很复杂,既有知遇之恩,也有杀友之恨,虽是一介书生,但审时度势,也会装傻;大反派人物沈养斋(〈江姐〉)诡计多端,穷凶极恶。舞台上这一系列人物,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是好人,还是坏人,关械天都能表演自然,随物赋形。

关栋天的台风潇洒飘逸,多一份风流感与书卷气;而于魁智的台风是沉稳大气,有时却少了一份生气。

关栋天是海派京剧的代表之一,追求的是新颖变幻、光彩靓丽的表演效果和贴近真实苦乐的艺术风格;于魁智是京朝派京剧的代表,推崇的是中规中矩、根底扎实的传统技巧。关栋天谦虚地说:“于魁智是一名全国性的演员,而我是一名区域性的演员。”京朝派京剧在天子脚下,自然受到更多的聚焦,在北京红了,等于在全国红了;海派京剧在万国码头,商埠云集,文化多元,有着特殊的地域特点和观众口味,因此也便有了需要不断创新的海派京剧。

媲美名角,别有洞天。什么时候关栋天再凭借大轴好戏,更上一层楼,再现一片天,成为一名全国范围内更有影响的京剧名角呢?


摘自《中国戏剧》 2005年9月 
TIME: 2006/10/24 15:18:55  IP: 221.2. * . *
冷月愁锁绿窗寒,夜色未阑梦已阑。自恨心有千千结,空嗟怨  人生欲得知音难!!!

   

 页次1 / 1 页 共1 条记录 10 条/页 分页:9 1 :转到  



执行时间:15.625 Ms. 数据查询:9次